市残联多措并举保障残疾人权益 推动残疾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

  • 时间:2024-07-07 20:36
  • 浏览次数:
  • 来源:平凉市残联
  • 字体: [ ] [ ] [ ]
  • 分享:

残疾人是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更是共同致富路上需要更多关爱的群体。今年以来,平凉市残联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着力抓好残疾人社会保障、康复服务、就业出行、社会参与等权益保障工作,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及时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,推进主动创安主动创稳,努力为残疾人绘就美好生活新图景。

强化兜底帮扶,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。落实“四个不摘”要求,将全市4979名残疾人“三类户”纳入动态监测帮扶,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给予倾斜支持,扶持种植、养殖和农业加工能手发展增收产业。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160万元,开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和辅助器具适配。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,对接民政部门及时了解低保在册残疾人变动情况,保证残疾人“两项补贴”发放到位,做到“应补尽补”。今年累计为6.89万名残疾人发放“两项补贴”2436.94万元。落实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,定期为残疾人开展上门医疗服务,为残疾人提供医疗康复保障。

提供暖心服务,增强残疾人参与融入社会能力。针对重度残疾人居家生活不便和需要长期照护的现实困境,“一户一策”提供精准化服务,建立残疾人个性化需求档案,根据不同残疾类别及需求提供无障碍家庭改造、居家照护、日间照料等服务,为52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,消除重度残疾人居家活动、走出家门和融入社会的障碍。同时,在居住相对集中的区域为600名重度残疾人提供集中日间照料服务,为1070名居住相对分散的重度残疾人开展上门居家照护服务,解放家庭劳动力。

突出精准康复 ,持续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。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,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603.2万元,市县配套落实资金202万元,为761名残疾少年儿童入院开展康复训练或手术,努力实现应救尽救。推进基本康复服务,今年发放轮椅、助行器等辅助器具1843(辆)件,适配假肢、助听器、定位手环等346台(件)。推进定点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和社区康复服务能力建设,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和辅助器具适配率稳定达到85%以上,努力实现“人人享有康复服务”的目标。

拓展形式渠道 ,保障残疾人教育就业权利。落实《甘肃省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(2022—2024年)》,统筹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、集中就业和自主创业,引导机关、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,加强残疾人就业保证金征收工作。落实各项就业帮扶政策,扶持省级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、盲人按摩机构、辅助性就业机构13个,为285名残疾人就业机构发放补贴,在崆峒区建成助残就业“爱心屋”7个。举办线上线下残疾人专场招聘会,募集岗位514个,向259名残疾人及亲属发放“集善”助学卡,安置1642名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。

聚焦创城融合,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。部署开展第三十四次“全国助残日”系列活动,市县广泛开展走访慰问、辅具发放、爱心义诊、政策宣传、手工艺品义卖、辅导讲座、集中观影、残疾人运动会等健康助残、文化助残、残健融合活动,发布公益短信10万余条。组织60人参加第九届全省残疾人艺术汇演,编排选送节目11个,3名残疾人摄影绘画作品参加省级展览。开展城区无障碍设施现状摸底调研,助力文明城市创建。在市级媒体加播手语新闻,开设“残疾人园地”栏目,在城区街道增设残疾人专用泊车位,促进共建共享。

深入主动创稳 ,完善残疾人诉求表达解决机制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建立开门接访、进门约访、登门走访、上门回访“四门四访”工作机制,协调有关部门解决残疾人在出行、就业、政策保障等方面的合理诉求,变残疾人上访为干部下访,做到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镇、矛盾不上交、服务不缺位。扎实开展残疾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专项行动,加强残疾人法治宣传教育,引导残疾人依法依规维护自身权益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